《兽类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主办的兽类(哺乳动物)学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创刊于1981年。本刊主要刊发野生哺乳动物的各研究领域学术论文,同时也重视对珍稀、濒危兽类的保护,以及对有害兽类的防治等研究成果的报道。主要栏目为:研究论文、综述、研究简报、资料、问题讨论、实验方法、书刊评介和学术动态。
《兽类学报》是我国唯一报道野生哺乳动物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和信息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创刊25年来,在推动我国兽类学的发展、向国内外报道和介绍我国兽类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尤其在报道像大熊猫、海南坡鹿、白鳍豚、羚牛、普氏原羚、普氏野马、蒙古野驴、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和繁殖,以及鼠类等有害动物的防治研究成果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先后发表了很多有份量的原始研究论文。同时在促进我国同国际兽类学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起到了一个平台作用,先后在有关中国灵长类动物的分布、繁殖,鹿类动物的分类、生态,中国主要兽类的数量与保护,啮齿动物的生态、行为、繁殖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方面中外科学家合作发表了数十篇研究论文,参与合作的国外作者有美国、英国、澳大亚、日本、新西兰、加拿大、法国、非律宾、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的科学家。
本刊在哺乳动物学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向本刊投稿的一大批青年科技工作者,目前已成为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研究员、教授,为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目前本刊已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专题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论文引文统计分析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和国外的美国《生物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的《动物学记录》等众多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所收录。
获奖情况:
《兽类学报》于199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2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1995年获得青海省科技期刊一等奖;2001年被列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管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 主办 — 科学出版社 出版
— 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 主办 — 科学出版社 出版
刊期 : 季刊
创刊日期 : 1981
语种 :
中文
主编 :
王德华
ISSN : 1000-1050
E-ISSN :
CN : 63-1014/Q
收录: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CSCD
- KLH单独刺激不影响黑线仓鼠的静止代谢率
- 冷驯化对中缅树鼩能量代谢和下丘脑神经肽表达量的影响
- 秦岭南坡川金丝猴的食物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 多巴胺对长爪沙鼠贮食行为的影响
- 降低圈养大熊猫排粘液频率的措施初探
- 东北刺猬非冬眠期体温和内脏器官重量的季节性变化
- 棕色田鼠对熟悉和陌生异性尿液的识别
- 提高大熊猫幼仔存活率的研究
- 广东五种菊头蝠的核型分析
- 岷山黑熊生境选择的初步分析
- 秦岭野生大熊猫牙齿的形态机能
- 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赤狐繁殖期对洞穴的选择
- 沟牙田鼠的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探讨
- 一头中华白海豚的病理解剖及死因分析
- 内蒙古达茂旗腾格淖尔地区大沙鼠种群繁殖习性的调查
- 韩国青羊分布的变化
- 子午沙鼠种群繁殖特征分析
《兽类学报》编委会介绍
荣誉主编:
- 孙儒泳 院士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马建章 院士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 王祖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主编:
- 王德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副主编:
- 李保国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张堰铭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宋延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杨 光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边疆晖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李 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蒋学龙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赵新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罗晓燕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编委:
- 于 黎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王 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王小明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王政昆 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王德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王桂明 Natural Resource Ecology Laboratory,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rt Collins, CO 80523,USA
- 方盛国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冯 江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朱立峰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任宝平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刘少英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向左甫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刘全生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杨维康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边疆晖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肖治术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何宏轩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刘定震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刘雪华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孙立新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 USA
- 汪作新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and Program in Neuroscienc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USA
- 吴 毅 广州大学生物系
- 吴 华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宋延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张 立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张礼标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 张同作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张先锋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张明海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 张知彬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张泽钧 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
- 张学英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张 鹏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 张健旭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张堰铭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李 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李玉春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海洋学院
- 李进华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李保国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杨 光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杨 明 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杨奇森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苏建平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邰发道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周立志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罗晓燕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赵志军 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 赵新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房继明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ve Sciences, G106, 2075 Bayview Avenue,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4N 3M5
- 姜兆文
- 路纪琪 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黄乘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蒋志刚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蒋学龙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魏万红 扬州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魏辅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Andrew T. Smith Human Dimensions of Biology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USA
- Allan Degen Desert Animal Adaptations and Husbandry Wyler Department of Dryland Agriculture Blaustein Institutes for Desert Research Ben-Gurion University of the Negev Beer Sheva 84150, Israel
- George B. Schaller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 USA
- Ian D. Hume Biological Sciences A08, University of Sydney, NSW 2006, Australia J. Thomas Curtis 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 USA
- Richard B Harris Department of Ecosystem and Conservation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ontana USA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暂无多媒体文件!

《兽类学报》
电子邮件:slxb@nwipb.ac.cn
电话:0971-6143617
通讯地址:青海省西宁市西关大街59号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